书名:弟,你再闯祸,哥哥我就要篡位了

第218章 两圣论道,天理如刀!为往圣继绝学

    看到上空的鹏鸟。
    ‘朱圣’眼中流露出惋惜,他放走苏子由等人,何尝不是在给对方机会。
    一个不与自己为敌,自取灭亡的机会。
    可惜,对方还是来了。
    “以儒立教,乃万世太平根基。”
    “即便尔为当世之圣,也没资格阻挠本圣立教,造福万民。”
    ‘朱圣’开口。
    话音刚落。
    一道身影便倏地出现在台上。
    百姓们举目望去,望着那道熟悉的身影,脸上顿时露出激动之色。
    苏圣,回来了!
    而此时。
    苏长歌看着朱圣,眼中有些惊讶。
    他本以为是董圣假冒,但面孔的确与朱圣万分相似。
    差不多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。
    再结合刚才朱圣立誓时所用的名字,如果真是董圣伪装的话,天地不可能发现不了?但观其行,跟朱圣又有很大不同。
    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。
    对方是董圣也好,朱圣也罢,目的都是为了立儒教。
    而他便是为了阻止此事而来。
    道德治世。
    听起来确实很不错。
    但只是听起来。
    道德不应该跟天理挂钩,它可以当做道义或默认的规矩,仅此而已。
    毕竟道德的本质是约束自己,而不是绑架他人,若真按这一套走下来,初看确实很太平,可人间也会趋于沉闷麻木。
    随即,苏长歌出言辩驳、
    “你凭什么认为此举是造福万民?”
    听到这话。
    朱圣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。
    “苏圣,你觉得这个天下,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发生争执?”
    即便知道苏长歌是来阻止自己的,他还是没直接动手,或者说不舍得动手,因为在他看来,苏长歌是世上最接近自己的人。
    杀了他以后。
    再想找到这么个人,可能要过数百,乃至上千年之久。
    因此,他想在动手前说个痛快。
    “差异、欲望、理念。”
    苏长歌简短作答。
    听到声音,朱圣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    “不患寡而患不均。”
    “人与人之间天生便存在差异。”
    “有人愚笨,有人聪慧,有人富贵,有人卑贱,世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。”
    朱圣开口:“此差异,即便圣人也无法更改,但却可以另辟蹊径,双方争执根本,虽起于差异,但皆因寡者不忿,富者不仁。”
    “所有想要消除争执。”
    “倘若做不到抹平两者差异,那便唯有排解双方争执之心。”
    “使寡者安之若素,富者仁义有加。”
    话音落下。
    苏长歌瞬间明白他的意思。
    既然解决不了问题。
    那就解决产生问题的人,让他们不要制造出问题。
    种田的就老实种田,砍柴就老实砍柴,富人就安心当富人,不要欺辱他人,这样一来各司其位,自然就没有问题了。
    但这样可能吗?
    苏长歌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觉悟。
    或者说这不是觉悟不觉悟。
    这是在遏制人性,在抹杀掉底层百姓上升的可能,根本不可能实现。
    说个最简单的,如果你每天都努力耕地,结果穷的饭都吃不起,这种情况下让你安之若素,怎么安?根本不切实际好不好!
    正想着,朱圣的话再次响起。
    “存天理灭人欲。”
    “仁即是天理,不仁即是人欲;义即是天理,不义即是人欲;忠即是天理,不忠即是人欲;孝即是天理,不孝即是人欲。”
    “饮食者,天理也,要求美味,人欲也。”
    “饮食男女,人之天理。”
    “但有的人欲壑难填,索求甚多,为满足多余谷欠望,而损他人之利。”
    朱圣开口:“本圣以儒立教,以道德治世,人人依三纲五常行事,虚灵不昧,具天理而应万事,不再因心中之谷欠争执,。”
    “如此,乃造福万民哉!”
    大言煌煌,回荡在整个神州,引起世上无数人的深思。
    这番话说得确实有其道理,并与前面的差异互补,人人都依照天理行事,寡者不生贪欲之心,富者心存仁义道德。
    若朱圣所言的一切都能实现。
    天下争执将少去大半。
    “不愧是朱圣,继文亚礼董四圣后,集诸儒之大成者也。”
    “所不朽者,垂万世名。”
    “存天理灭人欲,朱圣学问光耀千古,乃治世之良药。”
    “天下纷纷皆因差异和心欲所起,苏圣之言一针见血,而朱圣亦是对症下药,二者皆是千古无双,此番对话,妙哉。”
    “二圣同世,天下将兴!”
    一道道声音响起。
    不少人一脸尊崇的朝皇都方向望去,恨不得在现场亲眼瞻仰两位圣人。
    也就在这时。
    苏长歌那清冷的声音响起。
    “朱圣之言。”
    “晚辈实在不敢苟同。”
    “天理是虚的,肚子是实的,以天理治世,天下人难道就能吃饱饭吗?”
    “更何况,天理为善,亦可为恶。”
    “平常人捕风捉影之言便可杀人,汝以道德治世,世人皆观他人言行,稍不符其眼中道德,便口诛笔伐,以仁义杀人。”
    苏长歌开口:“譬如有小儿溺于水,路过之人不善游,无法搭救。”
    “旁人见之,皆谓其见死不救。”
    “一女子被地痞欺辱,路人手无寸铁,势单力薄,见之而无力救之。”
    “此举在其他人看来为怯懦之举,皆骂其不仁不义,殊不知路人已有家室,上有七旬老母,下有幼子,若其上前搭救而残死。”
    “谁人怜悯路人母子?”
    “然众口铄金,其锋利远胜刀剑,此二人只是路过,却要被言语所伤。”
    声音郎朗,席卷整片神州天地。
    此刻无数人低下了头。
    其中有不少之前还支持朱圣的言语,但苏长歌的话却是另一种观点。
    朱圣从道德的好处出发,苏圣却看到了道德坏处,道德是好的嘛,当然是,可人人皆以道德约束他人就不是好事了。
    毕竟人所见到的都是片面。
    如那溺水孩童。
    如那被地痞欺负的女子。
    有谁关心路过的人会不会游泳?
    有谁关系路人有没有家室?
    所有人只看到路人面对溺水孩童和被欺辱的女子,没有上前搭救。
    一念至此。
    无数人站在苏长歌这边。
    不仅因为之前对他就很是敬佩,更是因为这番话在理,也维护了所有人利益。
    “苏圣不愧为当世智者,洞若观火。”
    “道分阴阳,道德亦有坏处。”
    “听完苏圣之言,方觉道德治世之弊处,道德只能治己,不能治人。”
    “心即天理,知行合一,致良知,相比之下,苏圣的学问似乎要略高一筹,朱圣虽心存世人,所行之事却于世无利。”
    一道皆一道的声音响起。
    而此时。
    朱圣并没被苏长歌言语所说动,对方提到的可能他早就想到。
    “以天理治世,非是让人人都依照天理行事,而是以天理来约束本心,行事不违背天理。路人无力救之,可有违背天理?”
    “人力有时穷。”
    “只要不逾越天理,在其矩内,便可称得上善,能依天理行事,则为大善。”
    “善者无咎,大善者当彰。”
    “本圣设立儒教便是为此。”
    朱圣开口。
    他设立儒教就是为了维持道德治世,让人去监督、宣扬、表彰道德行为。
    “你的办法看似可行,但圣人不是全知全能的神,百姓的悠悠之口你可管得住?儒生监督百姓,那么谁来监督儒生?”
    苏长歌继续提出自己的质疑。
    “天地自会监督。”
    朱圣出言道:“说来还要多谢苏圣,为儒道立心,使善者身具浩然正气。”
    “若有儒生胆敢欺压百姓,浩然正气便会瓦解,文宫亦将坍塌,有天地为鉴,只要循着失去浩然正气的儒生查下去就行。”
    此话一出,苏长歌叹了口气。
    “你这太过理想化。”
    “神州辽阔,郡县无数,乡村更是多如牛毛,如何监督的过来?”
    苏长歌开口。
    “事在人为。”
    “不做怎么知道做不到!”
    朱圣回答。
    闻言,苏长歌顿时语塞。
    好家伙,你这不是一言以蔽之吗?事在人为,你让我怎么接?
    这就跟我同你谈论一件事情的可行性,中间有哪些弊处,结果你说一句努把力,克服困难,这不就是盲目自信吗?
    也正是因此。
    苏长歌准备换个方向谈论。
    “行,即便你能做到。”
    “可你有无想过,天理是什么?三纲五常凭什么被定为天理?”
    “圣人之言,亦要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,而你所言天理,不过是你以为的罢了,然后便想以此加诸在世间百姓的身上。”
    “如此,岂不是以一人之心治世?”
    苏长歌开口。
    说实话,提倡道德不是坏事。
    弘扬大晋正能量。
    可将道德与天理挂钩,同时以自己的道德作为衡量标准,这就过分了。
    就好比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,不是打拳,而是随着社会进步,生产力发展,女人自然而然不满足成为男人的附庸‘物品’。
    当然,要是按朱圣这样走的话。
    社会很难进步。
    毕竟人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。
    如果人人安分守己,墨守成规,世间将成为一滩死水,思想将被天理禁锢。
    也就在苏长歌说完。
    朱圣开口了。
    “这便是你刚才提到的第三点。”
    “理念之争。”
    朱圣幽幽一叹,瞥了眼下方百姓和台上的文武百官、太子赵炆。
    “这也是世人产生争执最主要的原因,就如你我一样,一人一义,十人十义,百人百义,千人千义,谁都觉得自己是对的。”
    “每个人行事都有自己的道理。”
    “你觉得我做得不对,我认为自己在做对的事,这便产生了矛盾。”
    “圣人尚且如此,况乎百姓?”
    说到这,朱圣继续开口:“苏长歌,你可曾读过墨子的尚同与尚贤?”
    “天下大乱,皆因人以己义,攻他人之义,以至于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,不能相和合,天下百姓,皆是义不同者为仇寇。”
    “也正是这样,欲使天下大同。”
    “必先使天下百姓同义!”
    “此义非本圣之义,乃上苍之义,往来圣贤之义,天下百姓同之则大治。”
    话音落下。
    苏长歌陷入了沉默。
    没想到朱圣会说出墨家的道理。
    但转念一想又很正常。
    不管这人是朱圣还是董圣,两人既为圣人,必然通达学问。
    而这尚同和尚贤之念,也有一定道理,一个王朝想繁荣兴盛,自然要贤者执政,百姓全身心支持,社会各阶级同心协力。
    说白了就是普世价值观。
    为道德定个底线。
    给天下百姓做个参考,一旦行为越过这个底线就是不道德。
    不过,眼前的朱圣却显得太过激进。
    尚同、尚贤的理念没错。
    可你以儒立教,将天理,也就是将三纲五常那套道德学问作为普世价值。
    然后再以此强行否定他人的道义和理念,这就有些不讲道理,或许刚开始会有成效,可越到后面就越沉闷,天下再无新意。
    也正是因此。
    苏长歌自然要进行反驳。
    “我承认。”
    “推行普世义理有益于天下。”
    “尚同之理无错。”
    “但朱圣你却不该将它教条化,三纲五常,三从四德是否正确。”
    “应该由百姓通过个人独立思考来进行判断,而不是一味盲从,你所行之事,乃是以儒教愚民,禁锢百姓思想自由。”
    苏长歌开口。
    认可了尚同的理念,但不赞同理学的道德即是天理那套体系。
    “那你觉得当如何?”
    朱圣此时反问一句。
    毕竟挑毛病简单,只要一张嘴就可以,详情可以参考御史。
    “吾以为,为儒者当引导世人踏上正途,使世人拥有积极的价值观,能够独立思考,道德律己,法律律人,如此即可。”
    苏长歌开口。
    闻言,朱圣脸上露出几分冷笑。
    “你这样要多久?”
    “天下百姓生生不息,单靠儒者引导,百姓自律,几乎不可能实现。”
    朱圣继续言道:“况且,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,没有能力,他就会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,如果他有了智慧和你所谓的独立思考,就会滋生出相匹配的人欲。”
    “你觉得,这时他还会甘愿耕种吗?”
    “可天下土地就这么多。”
    “贫者不甘,又想索取更多,必然会生出纷争,如此还谈和大同?”
    话音刚落。
    苏长歌很快就反驳了回去。
    “所以你就愚民?你就抹杀百姓上升的念头,让他们安于贫穷?”
    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”
    朱圣不甘示弱:“本圣非是愚民,只是让他们在规则下上升!”
    “难道在你苏长歌眼里,贫者只要有上升的念头,就可以不折手段,违背道德去做事?我行之事,非是让百姓安于贫穷,而是安于现状!以良善手段去赚取钱财!”
    话音刚落。
    “你这话简直是自相矛盾。”
    “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,没有能力,如何能赚取钱财?”
    苏长歌开口,他此刻也有了火气。
    在他看来。
    朱圣这完全是生拉硬扯。
    既剥夺了百姓独立思考的能力,又说给了上升机会。
    这算什么上升机会?
    “百姓有其田,可以自食其力!”
    朱圣理直气壮的喊道。
    在他看来。
    只要天下风调雨顺,官员清正廉明,人人皆可以靠种田养活自己。
    若是碰上什么大灾大难,朝廷自然会出钱出力,赈济救灾,百姓一样可以度过灾年,这样天下就能永远处于大同的状态。
    听到这话,苏长歌也有点被逗笑。
    说半天就是小农经济。
    “三亩之田,可以养活一人,三口之家想活命至少需要九亩田。”
    “若生下子嗣超过两人便要忍饥挨饿。”
    “生下三人入不敷出。”
    “待到子嗣长大后,此田可还能养家糊口?百姓可还能自食其力?”
    苏长歌直接出言质问,对方这完全就是不懂经济,或者说局限于所处时代,认为百姓只要自食其力,就能好好活下去。
    却忘了。
    有时候百姓想自食其力都很难。
    而随着声音响起。
    朱圣站在原地沉低头沉思,但很快便重新抬起头看向苏长歌。
    “你此言的确有理,民多粥少,田地会被百姓分之殆尽,不过这也并非不能解决,每家限生两子就不用担心此问题。”
    朱圣开口。
    话刚落就被苏长歌给怼回去。
    “生两子?”
    “假使你是百姓,只能生两子,若全是女儿呢?难不成弃之荒野?”
    苏长歌是真的被整麻掉了。
    这位董圣是真不懂。
    他估计一心只想着道德学问,而忽略了百姓需求,这跟当初的亚圣有点像。
    论道德思想,学问境界,的确是一等一的强,但真到了治国就软脚虾,好听点是考虑问题不全面,难听点就是自以为是。
    在这点上礼圣显然是圣人之最。
    否则也不会一统神州。
    此时,听到苏长歌的质问,朱圣瞬间头大的不行,觉得很是棘手。
    毕竟百姓讲究传宗接代,男丁创造的价值也比女儿要多,只能生两个的情况下,当然生儿子划算,女儿只要扔掉或者为奴为婢。
    至于勾栏那种肮脏之地。
    他绝不容许开放!
    那么生育和土地不足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?这题几乎是无解啊
    心念间。
    朱圣忽然意识到一件事。
    在最开始。
    他本想着双方是理学和心学之争。
    他都已经想好了该怎么辩。
    但没想到的是,苏长歌根本不讲道德,全部往现实方面延伸。
    自己每说出一个观点,他就要提出现实中的弊端,可道分阴阳两面,怎么可能有完美无瑕的理念?无非是弊大还是利大。
    除此之外。
    不是自己挑苏长歌的毛病吗?怎么又到他挑自己的毛病来了!
    随即,他大声问道:“你所提出的问题,跟道德治世有什么关系?难道依照法理治世,就能解决田地和人口的问题吗?!”
    话音落下。
    在场所有人的目光看向苏长歌。
    包括朱圣同样如此。
    他不认为苏长歌有什么好办法,毕竟天下资源有限,他还能无中生有不成?
    但就在这时。
    “能!”
    苏长歌无比自信的开口。
    其实如果引经据典,谈论道德学问,他还真不一定能胜过朱圣。
    毕竟对方读过上千年的圣贤书,圣人典籍了然于胸,在这方面想要扯赢对方,实在有点难度,可要是在实处出发的话。
    凭借着穿越者前瞻性的眼光。
    他几乎是嘎嘎乱杀。
    “如今一亩地,平均产粟两石。”
    “若施肥沃之,可达三石,辅之以育种,以优代次,亩产可达四石以上,相当于一亩地便能够养活两倍于之前的百姓。”
    苏长歌开口。
    此话一出。
    百姓们眼睛瞬间放光。
    亩产四石!
    若这育种和施肥真想苏圣说的如此神奇,产量直接翻倍,一家老小再也不用挨饿!
    此时,朱圣则像是在听天书一般。
    什么施肥,育种。
    他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两个词,而且真要如此神奇,为何不推广开来?
    再者,这跟道德治世有什么关系?
    咋滴。
    道德影响产量了?
    想到这。
    朱圣直接开问:“按你所言,你法理治世能用此法提高粮食产量,容纳更多人口,我道德治世亦能,两者之间并不冲突。”
    “冲突!有很大冲突!”
    苏长歌开口。
    “哪里有冲突?”
    朱圣不解。
    “因为育种的方法还没出世。”
    苏长歌理直气壮。
    他前世是正儿八经的文科出身。
    施肥他还懂点,但育种显然触碰到他的知识盲区。
    只晓得有位圣人培育出了杂交水稻,造福了世上亿万百姓,让大家都能吃饱饭,但至于具体怎么操作,这就不得而知。
    而此时。
    朱圣听到苏长歌的这番话。
    差点没气的背过去。
    好家伙,没出世的东西你就敢说出口?你是真特么敢吹啊你!
    不仅是朱圣如此想,台下之下那满眼期待的百姓同样如此,百姓显然没想到苏圣会搞这么一出,这不耍大家伙玩吗?
    “苏长歌。”
    “你休在此以莫须有之物欺我!”
    朱圣的语气陡然冰冷。
    认为对方在耍他。
    “这并非莫须有之物,而是真实存在,本圣可以立下天地誓言。”
    苏长歌面容一正,语气凝肃的说道:“朱圣,我知道你想要实现天地大同的构想,但在我看来,这不该以牺牲未来为代价。”
    “当前之神州。”
    “百姓们还在为温饱挣扎。”
    “三口之家,一年到头来也吃不上几顿肉,读书同样是件奢侈事。”
    “若按你所说的那样。”
    “即便真的做到。”
    “难道普通百姓就该安贫乐道,顿顿清汤寡淡,活该吃不上肉?”
    “当前天下,吾辈儒者首要之事,应当是全力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建设,把老百姓温饱当头等大事,先让百姓吃饱饭,再每一旬能吃上一顿肉,到最后桌上顿顿有肉。”
    “循序渐进,让百姓过上好日子。”
    苏长歌说出自己想法。
    道德修养固然重要,但你跟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老百姓说这个有意思?
    而这,也是他为什么要创立大晋学宫。
    将天下俊杰荟聚于一处。
    社会生产力的提升,靠的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群在各行各业绽放光芒的人。
    读书是为了明理,这个理不应该只是道德学问,应该囊括了前人总结的道理经验,将各行各业的知识一代代传承下去。
    就跟育种一样。
    或许第一代人连育种技术第一步都没踏出,触碰不到门墙。
    但只要一代代人的朝这方向努力。
    总会有人能够成功。
    怕就是怕。
    根本没有人去创新。
    各行各业的人都敝扫自珍,将技术,或者说生产资料藏起来自己独享。
    以至于每一代都要从头开始积累。
    朱圣的做法则更加离谱。
    嘴上不是思想禁锢。
    可实际产生的影响却是如此,天下全都沉浸在道德的心灵快乐上。
    某种意义上讲,这确实也算得上大同,人人都躺平,不再起争执,可这种大同苏长歌宁愿不要,因为这是一戳即破的大同。
    就好似全民沉浸在虚幻的世界当中。
    忘乎了真实世界。
    而此时。
    朱圣有些被苏长歌的这番说法撼动。
    他本来是铁了心要做的。
    然而,但凡能成为圣人,自身出发点就是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。
    像这样的人。
    如何能拒绝全民温饱的诱惑?
    不过朱圣还想再挣扎下。
    “你所说的一切,本圣理学照样可以实现,而且会做的更好!”
    朱圣语气坚定的开口,他这不是说笑,而是真打算这么做,在道德治世的同时,全力发展苏长歌说的那啥生产力。
    “世间安得双全法。”
    “不负如来不负卿。”
    苏长歌摇摇头,出言继续道:“朱圣,你莫要再自欺欺人。”
    “你以道德治世,弊处太多太多,百姓将三纲五常,三从四德,圣人之言视作天理,全都掉入那浩如烟海的圣贤书当中。”
    “哪里还有精力去研究其他?”
    “而且,依你之法,普通百姓多半是得不到多少教育。”
    “可你有没有想过。”
    “他们,才是世间的大多数。”
    “而得到教育的人越多,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越多,未来才能有创新。”
    “你放弃百姓,等同于放弃未来。”
    苏长歌的语气无比凝肃。
    而听到这番话。
    朱圣望向苏长歌的目光很是复杂,他原本是想劝对方支持或者别阻止自己。
    因为在这之前,他对自己的理念无比坚定,觉得那就是继文亚礼三位圣人之后,使天下彻底归于大同之治的唯一方法,
    为此,他不惜立文庙。
    以文圣为祖。
    然后在培养朱圣,借他的身躯逃过天罚,重新出现在这世间。
    但是,苏长歌却提出了另一种可能。
    一种将世间慢慢变好的可能。
    关键是对方这套理论他还没办法反驳,因为这既不是心学,也不是其它学问。
    这是铁一般的事实!
    想到这。
    朱圣目光看向苏长歌。
    “你所求的是什么?”
    他很想知道,此子最后的道究竟是什么,天下大同似乎不是他所追求的。
    而此刻,听到朱圣的话。
    苏长歌朗声一笑。
    “晚辈所求者不多。”
    “愿以此身,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。”
    “为万世——开太平!”
    宏伟清亮的声音响起,传遍神州每一寸土地,落在天下每一人耳中。
    这一刻。
    天地为之震动!
    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dsrmyy.com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zdsrmyy.com